Ali @ LSx

最近LSx開始進行許多新專案,包括永續汙水處理系統、應對氣候變遷的社區訓練課程、設立社區時間銀行、新階段的空氣汙染專案等等……所有同仁都忙著收集資料、撰寫計畫書、與可能合作的夥伴團體開會、設計問卷徵詢參與者對課程的需求、去社區訪調評估計畫可行性。

五月初的週六,我與專案主管到倫敦的東北邊行政區Hackney的一個社區中心,在Give or Take Day活動中,詢問社區居民對時間銀行的看法及參與意願,評估將來在該社區推動時間銀行的可行性。本報告主要介紹時間銀行[1],最後簡短說明Give or Take當天活動和調查結果。

This slideshow requires JavaScript.



時間銀行的概念和發展

時間銀行的概念是 ‘人人皆有所長,人人時間等值’。類似社區貨幣的交換機制,參與者以義工方式提供服務給其他會員,所付出的時間換取時間積點(time credit),這些積點可以用來接受別的服務/福利。英國的時間銀行大多是以小時為單位:付出一小時=獲得一點 (one hour = one time credit)。

從1998年至今,英國目前約有250個時間銀行,共有2萬多名會員參與。各時間銀行關注的對象和主題不同,規模大小也不等,成員從十多人到數百人[2]。在市場經濟崩壞、人際關係疏離的年代,時間銀行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能力和身心健康、促進社區發展。2008年新經濟研究基金會出版的時間銀行研究報告[3]The new wealth of time: How timebanking helps people build better public services指出,時間銀行在英國蓬勃發展有三個原因:

1. 時間銀行是一種工具,連結陌生人,形成一股前所未見的結盟力量。

2. 人們發現:當自己有能力回報時,請求他人幫助也變得比較容易。(意即,若僅是接受幫助而無力回報,人們會比較難開口尋求幫助)

3. 當人們知道身邊有能夠信任、緊急時可仰賴的對象時,會覺得有安全感。

 

功能與特色

時間銀行有幾項重要功能:

1. 鼓勵人們主動付出與接受:居民主動參與付出並接受幫助,不同於義工單向貢獻,也不是一般受惠者僅被動式接受公服務/福利。

2. 促進社區居民交流互助:交換服務使社區網絡更綿密,過程中提高社會資本中,人們認識更多朋友。

3. 減少對現金貨幣的依賴:以時間等值的概念,人們使用時間而非金錢換取所需,有助對現金收入匱乏者。

4. 提升居民的自信與能力:提供服務可以獲得肯定得到成就感,換取服務則使生活更如意。

5. 廣納較為弱勢的族群:有研究指出,時間銀行的一項成功之處是參與者包含老人、黑人與少數族群、身體障礙或慢性疾病者、低收入族群,一般而言這些人較少參與傳統的義工服務。

 

運作方式與營運單位

如同其他團體,時間銀行成立之初仰賴核心組織者,熟悉社區需求與人脈,經過討論和宣傳活動,徵得一批願意加入的成員,然後逐漸擴大交換服務的人數與範圍。有些鄰近的時間銀行也會交流合作,鼓勵會員跨行交換服務/時間點數。

吸引新成員加入時間銀行,最重要的是靠口耳相傳。一般來說,成員加入時填寫 “具備的技術(可提供的服務)以及”需要得到的服務”。會員越多,自然而然累積的技能和服務範圍就越廣泛,越多人參與,交換的項目也越多。英國時間銀行網站範例列出約70種常見的技能/服務項目,包含課後照顧、協助家事服務、陪同就醫、學習語言/工藝/、修繕物品等等…時間銀行的工作人員記錄這些服務供需向目,建立成銀行資源庫,然後進行配對媒合,引介會員付出/接受服務。當時間銀行達到一定規模時,通常另以支薪或以工作服務換時間點數的方式聘請一名時間媒合員(time broker),媒合員是專職或兼職的工作,統籌會員資訊、促進交換服務、並負責募款與交誼活動等等。

在英國,一些經營社區和永續發展的NGO,例如LSx、GroundWork在專案中以時間銀行為工具,以改善社區生活品質、促進居民福利與健康。也有機構專精時間銀行營運,像社會企業Spice,在不同地區與各類社群一起推動時間銀行(如地方政府、學校、青少年、住宅機構)。同時,某些地方政府為了促進公部門效能,並茁壯社區福利/醫療支援系統,會主動邀請NGO和企業合作,在整個行政區或特定地區內推動時間銀行,將公部門資源和社區資源整合在計畫中。

 

參與者類型

時間銀行的參與者不限於個人,也包含團體,例如公部門、私人機構、NGO、商店、診所和學校等等。有些時間銀行廣泛邀請社區各成員加入,有些則關照特定族群,例如低收入戶、青少年、老人、獨立生活有困難者。時間銀行的交換服務的對象包含三類:個人與個人(person-person)、個人與機構(person-agency)、機構與機構(agency-agency)。

有些時間銀行特別鼓勵當地企業加入,請他們提供優惠卷或贊助資源,例如讓時間銀行成員以點數換取健身房使用權、或表演/運動的入場券、提供資訊設備或聚會場地,企業基於社會責任或想提高聲譽也願意參與。

許多時間銀行要求新成員在入會時要有推薦函,推薦人可能是已經參與時間銀行的舊會員或親朋好友,證明此新成員資料屬實、品格端正。若某些交換服務會涉及弱勢群體(vulnerable groups),例如孩童、老人,時間銀行甚至會要求加入者必須提供CRB check(Criminal Record Bureau)無犯罪紀錄證明,以保障所有會員們的身心安全[4]

 

挑戰與困難

研究資料對時間銀行多抱持正面的評價,探討成功之處,少部分資料提及時間銀行的挑戰與運作的困難之處,包含:

# 運作單位未能充分了解社區:錯估社區的服務供給及需求情況,無法有效招募會員,若無法整合資源、善用人才,時間銀行就難以成功。

# 社區居民缺乏參與意願:原因包含資訊取得不足(不瞭解時間銀行),生活太忙碌沒空加入,對陌生人不信任而卻步等等。

# 會員可提供的服務不足:銀行無法提供某些會員所需要的服務,當會員付出時間,卻無法使用積點,如此一來形同義工,而達不到互助互惠的目標。

# 營運的資源/資金不穩定:如同NGO營運需要資源和金錢,尋求企業或商家贊助時可能遭到拒絕,資源贊助不穩定,使時間銀行難以永續經營。

 

Give or Take Day

如同字義,Give or Take 是人們自由地給或拿:捐贈自己不需要的,取得自己需要的,這些物品都是免費。該活動由推動資源回收/再利用/交換的非營利組織 Forest Recycle Project (FRP) 主辦,FRP接受捐贈二手物品,舉辦活動鼓勵資源回收利用。當天在社區中心FRP擺放許多書籍、日用品、衣物、玩具、唱片、用剩的油漆罐,也有大型家具、腳踏車、電器,另外院子裡還有位Dr. Bike免費腳踏車檢查。從中午12點到下午三點,有一百多人來給或拿物品。我觀察到大多數參與者有捐有拿,但也有人只捐不拿,也有少數人什麼都沒捐而拼命拿(更貼切的說法是”搶”)。

 

人們對時間銀行的看法

Give or Take Day的活動很有趣,不過我並沒有機會好好逛,因為我與同事在出入口一一詢問參與的人們:是否為該區住戶,如果是,有沒有聽過時間銀行?如果沒聽過,我們簡要說明時間銀行的概念,然後詢問未來若成立當地時間銀行,她/他有沒有意願加入。根據粗略統計,當天Give or Take Day參與者約有120人,男女老少都有。其中約60人是當地居民,意願調查時這60人大部分沒聽說過時間銀行,但是經過進一步解釋,約半數覺得時間銀行的概念很有趣也很吸引人,其中24名表示未來有願意加入。那些沒興趣[5]或不願意加入的理由包含:這概念聽來很奇怪/讓人困惑,生活已經很忙碌沒時間參與、沒什麼需要被服務的事、擔心陌生人來家中造成的困擾或危險(如需要托育幼童或家事服務者)。

最後,在看了許多英文資料快完成本報告時,我忽然發現台灣也有時間銀行!台灣時間銀行社團法人台灣障礙者就業服務協會設立,行政院研考會贊助,網站上看來會員們提供服務的項目也很多,但是不太看得出目前參與人數、運作情形和成效。


[1] 過去半年協助時間銀行專案研究而收集的資料,主要來自英國時間銀行網站http://www.timebanking.org/、新經濟研究基金會:http://neweconomics.org以及許多地方政府與各地時間銀行網站。

[2] 有些時間銀行的會員登記人數超過一千人,但是實際參與交換服務者只有數百人。

[3] 該報告中除了簡介時間銀行的理念和準則,也介紹11個案例,展現時間銀行的多樣化。每個案例都包含該時間銀行的社區/社群脈絡、創立時間與目標、經費來源、參與對象、營運單位、會員人數、總交換時數、成效與活動等等。

[4] CRB Check類似台灣的良民證,LSx的所有正式員工都具備,部分實習生也有。我和幾位實行生沒有該項證明,因此在某些場合我們不能單獨和社區居民/孩童互動,例如在小學活動裡,我不可以單獨和孩童相處,必須要有學校老師或具備CRB check的工作人員陪同。

[5] 大概有五六位居民並沒有開始聽我介紹時間銀行就馬上拒絕我進一步詢問,他/她們可能是年紀較長的移民所以聽不懂也不太會說英文,或急著離開沒空理我,還有一位聽到銀行二字就覺得很惶恐,說他不跟銀行往來,即使我試圖解釋時間銀行不涉及金錢,他也搖頭表示不想聽。

One response »

  1. Report Review Committee says:

    台灣在民間時間銀行的參與與投入,已有多種變形,建議能多加研究後,再與Lxs夥伴討論並請他們給予一些意見。

Leave a comment